防范金融诈骗,警方给出三招防诈秘籍-新华网
新华网 > 正文
2025 09/19 09:26:08
来源:山西晚报

防范金融诈骗,警方给出三招防诈秘籍

字体:

 原标题:注意!老人正成为金融诈骗的重点目标

  警方揭秘9类骗局,给出3招防诈秘籍

  这是一个令人痛心却无法回避的现实:老年人正日益成为金融诈骗的重点目标。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很简单——骗子盯上了他们手中的钱。同时,不少老年人独居,渴望陪伴,在金钱、健康、养老等问题上存在焦虑,这些都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,导致其落入骗局陷阱。

  9月18日,太原市公安局举办反诈宣传教育基地媒体专场宣传活动,实时传递最新反诈知识。其中,有关守护银发经济,防范老年人电信诈骗,也是警方此次宣传反诈的工作重点。

  老人豪掷10万元买黄金被劝阻

  “我卡里有10万块钱,冲着这个数目帮我挑选就行。”近日,在太原迎泽区的一家金店,年过七旬的张大妈开口就要选购黄金,而且不挑款、不问价,“霸气”十足。接到如此“大单”,金店的店员却警觉起来。

  在随后金店店员介绍款式的过程中,张大妈始终盯着手机屏幕,并频繁与人在手机上交流,对首饰的价格和样式显得心不在焉。

  “花十万元买金饰,不挑款、不问价,只顾着看手机,这事儿明显有蹊跷。”店员越想越觉得不对劲,便直截了当询问老人购买这么多黄金的用途,不想老人的回答却前言不搭后语。面对张大妈的种种异常言行,店员联想到派出所民警多次宣传的电信诈骗案例,果断报警求助。

  “阿姨,您一次买这么多黄金首饰准备给谁呀?家里人知道吗?”面对闻讯赶来的太原郝庄派出所的民警,张大妈声称买黄金只是想收藏起来,并没有其他意图,还强调自己是独居老人,无儿无女,也不愿意向民警出示身份证。根据张大妈准备用来交易的社保卡信息,民警核查到老人其实有一个女儿,当提到需要联系其女儿说明情况后,张大妈急忙阻拦,说自己和女儿关系闹僵了,“不联系,不想让她知道。”

  一番对话过后,张大妈要求店员收款交货,还催促道:“时间紧张,我还得把黄金寄出去。”“任何要求购买黄金邮寄至指定地址,或者把黄金当面交付给‘第三人’的行为都是诈骗!”被骗子“洗脑”的张大妈意识到“说漏嘴”,坦言“人家不让提邮寄的事儿”。但最终,她还是在民警的劝说下,道出了实情。

  原来,在张大妈的手机里,民警发现了多款涉诈软件,其中一款仿冒证券公司的虚假软件,正是老人购买黄金的幕后黑手。前不久,张大妈刷短视频认识了一名“投资大师”,在对方的引导下,她下载了这款软件,并小试牛刀投进去几万元。不想,收益水涨船高,软件中的账户余额居然高达50万元。张大妈欣喜若狂,立即操作提现,却被告知必须缴纳20%分成。对方还提出,这部分分成需要通过线下购买等价黄金的方式,邮寄至指定地点后才能提现。为早日获得巨额收益,张大妈按照对方提供的“话术”,匆忙来到金店购买黄金,所幸被店员和民警及时劝阻。随后,民警通过真实案例剖析、诈骗手法讲解及资金流向分析,最终帮助老人识破骗局。  

  一位民警的母亲也被骗

  张大妈被骗的案例,就发生在我们身边。近日,太原一位公安民警的母亲,就遭遇了电信诈骗。

  “担心家中老人被骗,快把这简单直接的三招秘籍,转到家庭群里。”采访中,针对如何高效防范针对老年人群体的电诈案件,太原市反诈中心的民警专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。

  第一招,设置家中老年人银行卡的每日限额。以那位公安民警的母亲为例,她被骗子盯上后,对方诱导她下载了远程操控软件,企图直接操控手机转账。万幸的是,家人提前为老人设置了每日最高5万元的转账限额,骗子虽然通过远程操作软件将老人的定期存款转为了活期,却无法转出更多资金,避免了更大的损失。

  第二招,建议家中老年人选择实体纸质存折存储积蓄,并务必向银行确认,无法通过手机线上操作,将定期转为活期。这几天,太原一位老人就是因为这个,吃了大亏。民警介绍,老人省吃俭用存了一笔50万元的定期存款眼瞅到期,光利息就高达10万元。但她被骗子锁定后,对方一顿远程操作,不仅将定期转为活期,还将老人的钱款全部转走,损失惨重。

  第三招,告诉家中老年人,凡是在电话里提出要求,让老人跟着对方一步一步操作的,肯定有问题,立刻挂断。采访中,民警表示,他们近期回访了太原数十位遭遇冒充抖音客服诈骗的老年人。所有的骗局中,骗子都是通过电话耐心指导老人“点这里、点那里”。而老人点着点着,就逐渐失去了思考和判断能力,不仅跟着骗子走,最后连自己点了什么都记不清了,“老年人一旦被骗,损失的可不只是养老钱,还可能因为心慌、紧张、后悔等情绪引发身体上的各种异常。大家担心家里老人被骗,一定要记住这三招,并且回家赶紧照做。”

  警方揭秘9类常见养老骗局

  目前都有哪些常见的针对老年人群体的电诈骗局?我们又该如何防范?警方专门汇总了9类常见的针对老年人的骗局。

  “投资理财”骗局:不法分子以高回报、低风险为诱饵,诱骗老年人加入虚假投资平台,并假冒“导师”诱导其进行投资。以小额返利让老年人初尝甜头,然后“放长线钓大鱼”,不断诱导其加大投资金额,最终无法提现。

  “以房养老”骗局:不法分子以“以房养老”为名,诱骗老年人办理房产抵押,再把借来的钱拿去买其所推荐的理财产品,一旦资金链断裂或公司跑路,将面临高额债务,无力偿还“借款”时,房子将被收回,最终房财两空。

  “代办社保”骗局:不法分子谎称认识社保局等部门工作人员,或冒充银行、保险公司工作人员,谎称可以代为补缴“社保”、代办“养老保险”等,在收取相关费用后,携款跑路。

  “文玩收藏”骗局:不法分子以帮助老年人拍卖其收藏品为诱饵,虚构高价,诱骗老年人委托代为拍卖,收取高额“服务费”;或者是将一些工艺品冒充为高档收藏品,虚假承诺短期内会有较大增值空间,诱骗老年人高价购买。

  “养生保健”骗局:不法分子以免费体检、领取奖品为诱饵,吸引老年人参加“健康讲座”“专家义诊”等活动,以“祖传秘方”等为噱头,虚构或夸大产品功效,诱骗老年人购买“保健品”。

  提供“养老服务”骗局:不法分子以预售养老床位、虚构养老服务项目等名义,通过承诺高息回报、享受床位优先居住权、入住打折、缴纳会费等手段,诱骗老年人大额预存消费投资,诈骗老年人钱财。

  投资“养老项目”骗局:不法分子通过鼓动老年人投资养老保险项目、投资开办养老院、购买养老公寓、入股养生基地、售后定期返利、高额分红等方式,诱骗老年人钱财。

  “黄昏恋”骗局:“黄昏恋”骗局是“婚恋、交友类诈骗”的一种,不法分子利用单身老人情感缺失、生活孤独的特点,通过网络或短信交友发展为“恋爱关系”,再编造各种理由索要钱财。

  “低价旅游”骗局:不法分子以“低价游”“免费游”为噱头,通过强制、诱导、捆绑销售等手段,诱导老年人购买保健品、奢侈品,或是诱骗老年人投资理财产品,或是吸引其注册会员、预交费用等。(记者 辛戈)
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赵睿】